Saturday 24 November 2018

郭鹤年自传







内容简介  · · · · · ·

Wednesday 21 November 2018

16/11/2018 虚拟组合

这个虚拟组合,我真的忘了。今年这真的很忙。很多事要完成。
结果在结算这个组合时,也对比了我自己的个人组合。突然发现我的个人组合今年的表现还不如这个虚拟组合。而且这个组合是整年都没有买卖,都会赢过我的个人组合。
这个结果让我很吃惊。也让我重新回到basic。也真的让我获益良多。
老子所谓的“无为而为”,“大道至简”,让我在这个组合体验了。

其实我个人组合的topglove 在分红前8.90-9.20就卖了。因为Apison买贵的事情,觉得盈利会下降,就先卖了,等机会再买回。然后今年是大选年,大选前后都很波动。我有做一些put warrant 的买卖,也是不行。只是今年在vs-wa赚了。

这个组合是2013-11-3 以10,000 成立的。 每个月会top up 500
结果截至2018-11-16,总存款额达到40,000 ; 基金净值达到44,646.34 ; 基金账面达到60,596.42

2013-11-1    KLSE 1810.41
2018-11-16  KLSE 1695.37


结果我翻回我开blog 的记录。



link:      五年达300千





发现这个组合5年后,的结果是













平均年报酬有12.57%。属于中规中矩的表现。但是打赢我的预算的8%
也至少打败基金和阿窿。呵呵.


而且还没有出大power,如果有机会抄一次底也许就能开2番了。呵呵呵


以下是我今年的总结


















希望这篇文章能鼓励更多人储蓄及参与股票价值投资。


Sunday 18 November 2018

[转贴] 90岁芒格的90条语录 值得读90遍

[转贴] 90岁芒格的90条语录 值得读90遍



1,大部分人都太浮躁、担心得太多。成功需要非常平静耐心,但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也要足够进取。
2,根据股票的波动性来判断风险是很傻的。我们认为只有两种风险:一,血本无归;二,回报不足。有些很好的生意也是波动性很大的,比如See's糖果通常一年有两个季度都是亏钱的。反倒是有些烂透了的公司生意业绩很稳定。
3,所谓的“息税折摊前利润”就是狗屎。
4,巴菲特有时会提到“折现现金流”,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他算这个。(巴菲特答曰“没错,如果还要算才能得出的价值那就太不足恃了”)
5,如果你买了一个价值低估的股票,你就要等到价格达到你算出来的内在价值时卖掉,这是很难算的。但是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儿待着就行了。
6,我们买过一个纺织厂(伯克希尔哈撒韦)和一个加州的存贷行(Wesco),这俩后来都带来了灾难。但是我们买的时候,价格都比清算价值打折还低。
7,互联网对于社会是极为美好的,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纯属祸害。互联网能提高效率,但是有很多东西都是提高效率却降低利润的。互联网会让美国的企业少赚钱而不是多赚钱。
8,市面上对每个投资专家的评价都是高于平均的,不管有多少证据证明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9,同第5条。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儿待着就行了。
10,巴菲特每个礼拜有70个小时花在思考投资上。


11,人们算得太多、想得太少。
12,无论何时,如果你觉得有东西在摧毁你的生活,那个东西就是你自己。老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是最削弱自己的利器。
13,税法决定了,还是买个伟大公司傻等它飞起来最划算。
14,如果你买的股票每年复利回报15%,持续30年,而你最后一次性卖掉的时候交35%的税,那你的年回报还有13.3%。反之,对于同一支股票,如果你每年都卖一次交一次税,那你的年回报就只有9.75%。这个3.5%的差距放大到30年是让人大开眼界的(博主注:30年后前者回报42.35倍,后者只有16.3倍,相差26.05倍)。
15,最重要的,是要把股票看作对于企业的一小片所有权,以企业的竞争优势来判断内在的价值。要寻找未来折现的现金利润比你支付的股价高的机会。这是很基础的,你得明白概率,只有当你赢的概率更大的时候才去下赌注。
16,人们破产的常见原因是不能控制心理上的纠结。你花了这么多心血、这么多金钱,花的越多,就越容易这么想:“估计快成了,再多花一点儿,就能成了……” 人们就是这么破产的----因为他们不肯停下来想想:“之前投入的就算没了呗,我承受得起,我还可以重新振作。我不需要为这件事情沉迷不误,这可能会毁了我的。”
17,说到我这辈子在生意中见过的错误,过度追求避税是一个常见的让人做傻事儿的原因。我看到有人为了避税干很大的错事。巴菲特和我虽然不是挖石油的,但是我们该交的税都交,我们现在也过得挺好的。要是有人向你兜售避税套餐,别买。
18,我认为我们(美国)正处于或者接近我们文明的顶点……如果50或者100年后,我们(美国)只比得上亚洲某国家的的三分之一,我一点儿也不会觉得奇怪。如果要赌,这世界上将来干得最棒的应该是亚洲。
19,某些程度上,股票就像是伦勃朗的画。它们的价格基于过去成交的价格。债券要理性得多。没有人会认为债券的价格会高到天上去。想象一下如果美国的所有退休基金都去买伦勃朗的油画,它们都会升值并且引来一帮追随者。
20,有人认为阿根廷和日本发生的事情在咱们这里(美国)绝对不会发生,这种想法是很疯狂的。


21,比起机构投资者,房产投资信托(REIT)更适合个人投资者。巴菲特还留着一些烟头性格(意指其早期偏重格雷厄姆式的投资价值低估企业的风格),这让他愿意在人们不喜欢房产投资信托并且市价跌出八折以内的时候,用自己的私房钱买点儿REIT。这种行为能让他回忆起当年捡烟头的快乐,所以他自己有点儿闲钱鼓捣这事儿也挺好的。
22,聪明人也不免遭受过度自信带来的灾难。他们认为自己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好的方法,所以往往他们就在更艰难的道路上疲于奔命。
23,“庄家优势”是个在现代理财学里很有意思的概念。那些机构的基金经理看上去很像是赌场里的总管,只是规模更大。
24,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成为领导者之前必须先做跟随者。
25,我们总是在学习、修正、甚至颠覆各种主意。在恰当时机下快速颠覆你的想法是一项很重要的品质。你要强迫自己去考虑对立的观点。如果你不能比你的对手更好地说服对方,那说明你的理解还不够。
26,我以前那个年代,汉堡包5美分一个、最低时薪是40美分,所以我算是见证了巨大的通胀了。但它摧毁了投资环境吗?我不这么认为。
27,大部分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来自于有意避免了一些东西:早死、错误的婚姻、等等。
28,有两种错误:一,什么都不做(看到了机会却束之高阁),巴菲特说这个叫做“吮指之错”;二,本来该一堆一堆地买的东西,我们却只买了一眼药水瓶的量。
29,经常对照一下清单可以避免错误。你们应该掌握这些基础的智慧。对照清单之前还要过一遍心理清单(意指平常心),这个方法是无可替代的。
30,打官司是出了名的费时、费力、低效、以及难料结果。


31,连续40年每年回报20%的投资只存在于梦想之国。现实世界中,你得寻找机会,然后和其他机会对比,最后只找最吸引人的机会投资进去。这就是你的机会成本,这是你大一经济课上就学到的。游戏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所谓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非常愚蠢。
32,最好是从别人的悲惨经历中学到深刻教训,而不是自己的。我们有些成功是早就预言的,有些是意外获得的。
33,一般认为,最好的情形就是你坐在办公室里,然后美好的投资机会一个接一个地被送到你的面前 ---- 直到几年之前,风投界的人们就是这样享受的。但是我们完全不是这样 ---- 我们就跟要饭的似的到处寻找好公司来买。20年来,我们每年最多投资一到两个公司……说我们已经挖地三尺了都不夸张。(好机会)是没有专业推销员的。如果你坐在那里等待好机会来临,那你的座儿很危险。
34,我们最大的错误是该做的没做、该买的没买。
35,你只有学会怎么学习你才会进步。
36,我们长期努力保持不做傻事,所以我们的收获比那些努力做聪明事的人要多得多。
37,BRK的过去业绩简直辉煌得离谱。如果我们也用杠杆,哪怕比默多克用的少一半,也会比现在的规模大五倍。
38,买可口可乐股票的时候我们花了几个月才攒了10亿美元的股票 --- 是可口可乐总市值的7%。要攒成主要股东是很难的。
39,所有的大资本最终都会发现很难扩大,于是去寻找一些回报率更低的途径。
40,如果今天你的资本较少并且年轻,你的机会比我们那时候要少。我们年轻的时候刚走出大萧条,资本主义那时候是一个贬义词,在20年代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是肆虐。那时候流行一个笑话:有个人说“我买股票是为老了的时候考虑,没想到六个月就用上了!我现在已经觉得自己是老人了。”你们的环境更加艰难,但并不意味着你们做不好 --- 只是要多花些时间。但是去他娘的,你们还可能活的更长呢。


41,关于所谓“婴儿潮(美国5、60年代出生)”的人口学现象,其影响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说小很多。过去的一个世纪,美国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7倍。这不是婴儿潮导致的,而是由美国资本主义的成功和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这两样东西的影响太利好,婴儿潮问题相比之下就是一个小波动。只要美国的GNP每年增长3%,就能保持社会和平--- 足以覆盖政客们的花销。如果美国的发展停滞了,我敢保证,你们将会见证真切的代沟,不同代的人之间关系会很紧张。婴儿潮是这种紧张的催化剂,但是根本原因还是经济不增长。
42,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把可以量化的东西看得过重,因为他们想“发扬”自己在学校里面学的统计技巧,于是忽略了那些虽然无法量化但是更加重要的东西。我一生都致力于避免这种错误,我觉得我这么干挺不错的。
43,你应该对各种学科的各种思维都有所理解,并且经常使用它们 --- 它们的全部,而不是某几个。大部分人都熟练于使用某一个单一的模型,比如经济学模型,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应了一句老话:“拿锤子的木匠,看书上的字儿就觉着像钉子。” 这是一种很白痴的做事方法。
44,对于我而言,把股票分成“价值股”和“成长股”就是瞎搞。这种分法可以让基金经理们借以夸夸其谈、也可以让分析师们给自己贴个标签,但是在我眼中,所有靠谱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
45,我这一辈子认识的所有智者,没有不爱看书的。我和巴菲特看书之多都能吓着你。我的孩子取笑我说我就是一本伸出两条腿的书。
46,我们都爱大量阅读,聪明人都这样,但这还不够,你还应该有一种批判接受、合理应用的态度。大部分人看书都没有抓到正确的重点,看完了又不会学以致用。
47,我们经常从那些上进的孩子们那儿听到这些问题。这是个很“聪明”的问题,你对着一个有钱老头问:“我怎么才能成为你呢?怎么才能迅速地成为你呢?”
48,我们如果要再开一家See's糖果几乎不用花费任何资本。我们的资本太多了都快淹死我们了,所以几乎是零成本。对于有些极度缺钱的煎饼店,增设特许经营店简直是疯狂的事情。我们喜欢搞直营店以便更好地控制服务品质。
49,做空行为是很危险的。


50,坐在空头位置,又看到股价遇到利好大涨,这是一件特别让人气愤的事情。人生苦短,遭受这种气愤太不值当了。
51,世界上最郁闷的事情之一,就是你费尽力气发现了一个骗局(并且做空这个公司),但是眼睁睁地看着股价继续疯涨三倍,而且这些骗子们拿着你的钱弹冠相庆,而且你还要收到证券行的保证金追加通知。像这种郁闷的事情你哪能去碰呢?
52,上市的代价已经变得非常高了。一个小公司谋求上市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很多小公司正在走私有化的路子以此摆脱上市公司的繁冗负担。
53,公开叫价的竞价方式就是设计来让人的脑子变成一锅粥的:由于别人也在叫价,你觉得(你的竞价)得到了社会认同,你会有一种回馈倾向,会陷入一种“被剥夺超级反应综合症”,觉得(必须想方设法阻止)你的“心头好”离你而去……总之我的意思就是这种方式就是设计来操纵人的心理的,让人们去做白痴的事情。
54,暗标竞价的问题在于标的物常常被那些犯了技术错误的一方赢得,比如壳牌石油支付给贝利奇石油的价格是(另一方的)两倍。在公开叫价的竞标中,你就不可能比输掉的那一方多付一倍的价钱。
55,我们偏爱把大量的金钱投放到那些不需要我们再做什么其他决策的地方。
56,能理解投资的真髓也能让你成为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反之亦然。
57,有件事情很有意思:你可能拥有一家价值100亿美元的公司,而这家公司可能连1亿美元都借不到。但是,由于公司是上市公司,公司的大股东凭着手里的小纸片(股票)做担保却能借到好几十亿美元。但是如果公司不是上市的,它可能连那些大股东能借到的20分之一的钱都借不到。
58,我经常见到一些并不聪明的人成功,他们甚至也并不十分勤奋。但是他们都是一些热爱学习的“学习机器”;他们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比那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稍微多了那么一点点智慧。伙计,如果你前面有很长的路要走的话,这可是大有裨益的啊。
59,不管是对于私有企业的企业主还是上市公司的股东,进行买卖时参考的标准应该是企业内在价值而不是过往成交的纪录,这是最基本的价值概念,而且我认为永远也不会过时。
60,巴菲特和我不是因为成功预测了宏观经济并且依此下注才获得今天的成功的。


61,提问者来自新加坡,新加坡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成绩最辉煌的发展中经济,所以这位提问者才会把15%的增长率称作“保守”。但其实这不是“保守”,这是很狂妄的。只有新加坡来的人才敢把15%称作“保守”。
62,我不会花太多时间追悔过去,一旦吸取了教训,我就不会再陷在里面了。
63,如果你从我们的投资决策里剔除掉最好的那15个,我们的表现就显得非常平庸了。(游戏的重点)不是非常多的动作而是非常大的耐心。你要坚守你的原则,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就大力出击。
64,我们会把一些决策议题扔进名字叫做“太难了”的档案柜,然后去看其他的议题。
65,如果想提高你的认知能力,忘记过去犯过的错误是坚决不行的。
66,30年代的时候,靠房产抵押得到的贷款可以比房子的售价更多。这大概就是现在私募股权领域的情形。
67,模仿一大堆人意味着接近他们的平均水平。
68,生命中的很多机遇都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它们持续是因为(别人)暂时不便(攫取它)……对于我们每个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以你最好随时预备好行动并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69,有巨额佣金的地方常常就有骗局。
70,承认自己不懂某样东西意味着智慧的曙光即将来临。


71,即使你不喜欢现实,也要承认现实 --- 其实越是你不喜欢,你越应该承认现实。
72,我们努力做到通过牢记常识而不是通过知晓尖端知识赚钱。
73,长期而言,一个公司股票的盈利很难比这个公司的盈利多。如果公司每年赚6%持续40年,你最后的年化回报也就是6%左右,即使你买的时候股票有很大的折扣。但反过来如果公司每年资产收益率达18%并且持续二三十年,即使你买的时候看起来很贵,他还是会给你带来惊喜。
74,就像工人必须了解自己工具的局限性,用脑子吃饭的人也要知道自己脑子的局限性。
75,许多市场最终会形成两到三个大竞争者 ---- 或者五到六个。其中有些市场里压根儿没有人能赚到什么钱。有些市场里每个竞争者都做得不错。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研究,为什么有些市场里竞争比较理性,股东们获得的回报都不错,而有些市场里的竞争则让股东血本无归。我们举航空公司的例子来说吧,咱们现在坐在这里,可以想到航空公司们为世界作出的各种贡献 --- 安全的旅行、更好的体验、能够随时飞向你的爱人,等等。但是,这个行业自从莱特兄弟的时代以来,给股东们回报的利润是负的,而且是一个巨大的负数。这个市场里的竞争是如此激烈,以至于一旦放开监管,航空公司们就开始(大降价)来损害股东们的权益。然而,在另外一些行业里,比如麦片行业,几乎所有的竞争者都混得挺舒服。如果你是一家中型的麦片生产商,你大概能有15%的资产回报率。如果你的本事特别好,甚至能达到40%。但是为什么麦片这么挣钱呢?在我看来他们整天搞各种疯狂的营销、推广、优惠券来激烈竞争,竟然还这么挣钱。我不是很明白。显然,品牌效应的因素是麦片行业有而航空行业没有的。这可能是个主要因素。或者麦片生产商们有共识,认为谁都不可以那么疯狂地竞争 ---- 因为如果有一个二楞子视市场占有率如命根,比如说如果我是家乐氏的老板然后我决定要抢占60%的市场占有率,我想我可以把这个市场的大部分利润都给弄没了。这个过程中我可能会把家乐氏给毁掉。但是我想我还是可以做到(占据市场以及消灭行业利润)。你应该有信心去颠覆那些比你资深的人,条件是他们的认知被动机导致的偏见蒙蔽了、或者被类似的心理因素明显影响了。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你应该认识到你也许没有什么新意可想 --- 你最好的选择就是相信这些领域中的专家。
76,我们发现那些在生意中优胜的“系统”往往有些变量被近乎荒谬地最大化或者最小化 ---- 比如Costco的打折仓储店。
77,有些情况比坐拥大量现金无处可投更糟糕。我还记得当年缺钱的情景 --- 我可不想回到那个时候。
78,如果你(在发出指令和诉求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你的原因,他们就会更好地理解你的意图,并且觉得你的想法更重要,他们也就更愿意听你的。
79,量入而出、时刻攒钱、把钱放到可以延期交税的账户里。时间长了,你就会攒出一笔财富了。这完全不需要动什么脑子。
80,我尽量远离那些不懂装懂的人。


81,我觉得先好好掌握别人已经整理好的知识才是靠谱的学习方法。我不认可那种闭门造车自己鼓捣出结果的方法。没人能那么聪明。
82,我有个熟人,他们家旁边那个房子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但是竟然卖了1700万美元。房市价格有很极端的泡沫。
83,经验告诉我们,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如果你有足够的准备并且适时、果断、有魄力地做一些简单而合理的事情,就能奇迹般地让你致富。偶尔出现的这种机会往往赐予那些时刻准备着、一直搜寻着、并且愿意分析复杂事物的人。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你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使用你平时谨慎耐心攒下来的弹药、大手下注在那些胜算极大的赌局上。
84,现在这个时代是以往的资本主义中没见过的。与以往相比,我们有史上最多的知识分子投身在炒卖股票和投机倒把上。许多我所见到的事情让我联想起索多玛和蛾摩拉(堕落罪恶之城)。自私、妒忌、还有各种山寨货。以前也有过这些事情,它们导致了可怕的后果。
85,我们的投资风格被称作焦点投资,意在持有十只股票、而不是一百个或者四百个。好投资不好找,所以应该集中在那些少数几个好的上,这对于我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投资界98%的人都不这么想。这对我们倒是挺好的。
86,你要当心过于强烈的意识形态观念。如果你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的话那是非常危险的。
87,和巴菲特一样,我有很强的致富欲望。不是因为我喜欢法拉利什么的,而是我喜欢独立。我极度渴望独立。
88,每一个有工程师思维的人看到会计准则都会想吐。
89,你只有学会了如何学习才能进步。
90,多谈谈你的失败历程、少吹嘘你的成功经历,这样对你好。


 

Saturday 21 July 2018

图书分享《富人圈》

今天去popular 逛逛。原本是看着一本讲股票技术图的。方天龙著,标题大概是100张技术图,看了一点,觉得没有新的讯息就放下了。结果无意中就看到这本书。
因为书腰是李践推荐,刚好我朋友昨天才谈到他的课程,就翻来看看。结果一口气就看完了。因为跟我做的行业相关,而且书里的几个重点,也是我时常有在关注的主题。但是他总结的很好。








想推荐这本书有三个原因

1。跟市场上很多关于财富,人际关系,成功学的东西很不一样。而且不是说教形式

2。对于精神财富的解释精辟

3。纸质良好,整个的质感很 atas,值得收藏





Wednesday 4 July 2018

[转贴] 只比你努力一点点,其实已经甩你很远

一个人在毕业这5年培养起来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一生的高度。
 
我已经把手游和最近很火的一个小视频应用从手机里删掉了。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我突然发现这些应用对我的时间的侵占太严重了。
 
比如小视频,一条一条接着看,还没啥感觉,几个小时莫名其妙的就没有了。
 
手游也是一样,现在的手游喜欢搞定时上线收割宝石那一套,逼着你时不时就要花费时间在等待上面。
 
在今天如果一个人自我约束能力有限的话,抱着手机玩一通宵毫无问题。而这种时间霸占器对商家来说是收割流量极好的变现平台。
 
阅读这块也很严重,现在那种建立在人性弱点基础上的纯个性化推荐,是对我们用户稀缺注意力的一个无形掠夺。
 
考虑到我还要做很多更重要的事情,时间成本极为昂贵,我不能容忍有这样一群人,这样有组织,有预谋的操纵我的兴奋点,玩弄我的注意力,让我的精力和时间耗散在这种毫无意义的东西之中。
 
互联网阅读的碎片化进程还在持续进行中。越碎片,越娱乐。
 
当年微博用140个字干掉纸质阅读的时候,我们还在强调要去看长篇的东西才是有营养的阅读,现在闲暇之余能看看文字的人都已经算很不错了,小视频把眼球经济进一步分割为10秒甚至5秒的小碎片。
 
再加上现在各种快消费的游戏和娱乐资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耗尽时间,娱乐至死。
 
互联网本身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或者是计算平台,它同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娱乐平台。娱乐至死的文化会越来越便利的给我们提供所谓感兴趣但无用的内容。
 
有时我在想,假设一个人在1年,3年,甚至5年的时间里天天看的都是这种东西,而另一个人在同样的时间跨度里看的是有价值的信息,天长日久会有多大的差异?
 
恐怕非常震撼,只是现实中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种差距。这种差距是每一秒闲暇的投入和分配所造成的,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弥补。
 
最大的鸿沟,是信息鸿沟,是观念掉队,是视野局限。
 
而可怕的是,现在这些七七八八的软件,在用各种方式诱惑着我们放弃严肃的阅读,让我们把视线从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上移开,转而去看他们精心调配的毫无营养但却极易上瘾的各种商品,乖乖的把自己的大脑放空,成为一个随时准备被割的低智商韭菜。
 
信息鸿沟往往会造成人生的重大差异。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听周围的人反复念叨,买房是唯一且最佳的投资方式,做什么都不如买房,错过了房子就等于错过了时代,错过了全世界。
 
但真的是这样吗?从2008年到现在,一线城市的房子涨了三到四倍。年化一下涨幅是17%左右,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某互联网市值已经增长了190倍左右。
 
奇怪的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错过了买房就是错过了全世界,却很少有人在惋惜自己错过了互联网呢?从去年六月到今天,BAT股票价格都涨了1.5倍左右。请问你身边有几个人知道呢?为什么所有人都在讨论房子,而很少有人觉得自己错失了中国互联网呢?
 
结论是:关键还是视野造成的。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是积累性的,对未来的预判和分析,只有建立在已经掌握大量历史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而对有价值信息不敏感,没兴趣,最终的结果就是视野被局限在非常小的区域内,眼界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街坊大妈也没有什么质的区别。
 
视野的差异,来自于每天的积累和对各种信息的敏感。
 
毕业之后的人生路也是这样:很多人一毕业之后,就停止了学习,而用大量娱乐内容填充自己的时间,这样若干年后会造成智识水平的严重退化。
 
而厉害的年轻人,关注的是有价值的资讯。
 
纸媒时代的时候,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一批富起来的人,都是通过只字片语,或者在报纸媒体某个微妙动向,突然发现国家政策有所松动,才能快人一步。能从信息消息里分析提炼信息的人,往往都能成为一代大神。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真相、国事、天下事等有价值的资讯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惊天动地的变化。
 
不少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总是奢望马上就能遇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机会。然而,很多机会不是等来的,是要靠自己不断积累和寻找中发现的。一旦找到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即便起点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几年之后的差距就会大大不同。
 
现在泛娱乐化成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趋势。每天大众就被各种娱乐话题所驱使着,每次一个事件一出来,很快便会吸引一大票看客,可看重只看到事情的开始,却不关注事件如何解决,解决的结果。
 
这样最终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会在信息差的战争中早早出局,把机会留给那些关心时事的人。
 
毕业这几年,我们的生活、感情、职业等都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未来也充满了各种可能。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在毕业这5年培养起来的行为习惯,将决定他一生的高度。我们能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零碎时间这个资源的把握。无论是对于我们这个有着千年计久远历史的沧桑国家,还是对于正处于人生打基础时期的青少年,没有比有价值的阅读更重要的事情了。
 
当大众化的热门新闻和消遣性的娱乐八卦,已经被同行的产品与平台充分满足的时候,能做到基于非娱乐价值的阅读的就越来越少。
 
“碎片时间,拉开人生差距”。所谓价值阅读,不仅是用零散时间去阅读每日新闻及时报道,可以快人一步的洞察真相,而且也是帮助你更好的发现、表达、甄别、获取和管理对你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我想,这才是我们阅读未来演进的方向。
 
我们无法避免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碎片时间。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价值阅读,来提升每一个碎片时间的意义。


https://mp.weixin.qq.com/s/tTK2QKXEKJMrHoRtUSSyEQ

Friday 29 June 2018

种子法则

如果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个人的账户上已经钱快用光了,或者我们的信用卡账上,已经开始出现这个负资产了。或者是说我们的企业陷入了资金流的难题。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自然反应是什么。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你的自然反应是什么呢,大部分人的自然反应就是收紧银根就是往后退。
如果是个人可能就会对自己也变得很小气,省吃俭用,对外边更加吝啬小气,我都没有钱了,我怎么可能还去。救助那些路边的乞丐,我都没有钱了,我怎么可能再对买菜老板大方。我都没有钱了,我怎么开可能给父母亲钱,去帮助我身边的朋友或者亲人,因为我们都觉得我们没有钱了,于是我们就自然的反应就会收紧。那企业的自然反应是什么企业的自然反应就是,先从削减员工福利。然后裁员,然后苛扣员工的工资,然后拖延客户的账款。甚至不付款啊,我们就会开始进入这样的自然反应。
在这里老师说了一句话,他说你的自然反应,不是正确的反应。你会发现一个没有智慧的好人。当我们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遇到财务出现一些小小的困难和危机的时候。我们所采取的自然反应往往是,和智慧和种子法则正好背道而驰的,而正是这种吝啬小气,就会让我们陷入到更严重的恶性循环,我们会在一种恶性循环当中,越来越感受到钱不够用,越来越感受到财务。这个企业中的钱出现亏损。你苛扣员工的工资,然后你苛扣供应商的钱,你拖延客户的账款不还。
你就会发现员工做事也不努力也开始跟你非常的斤斤计较,然后你的客户也会苛扣你的钱你的债主也会不还帐给你。你会发现整个的财务就会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那如果你是一个有智慧的好人的话,老师说正是因为我们过去种下的这些坏种子才会让我们看到财务的匮乏,这个时候你应该警惕和清醒过来。你应该慷慨大方的去给与。记住。你的给与不一定是金钱,你不用说姚老师我都没有钱了,我还怎么看开,我只能够吝啬了,不行!如果你吝啬你就会继续陷入财务危机,你只有慷慨。怎么慷慨。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慷慨的给一块钱,慷慨的去把零食分享,慷慨的去分享你的资源,你的经验,你的微笑,你的一杯茶。慷慨的是一种心态,重要的是你要始终保持慷慨大度的心态。避免堕落到吝啬小气,收紧银根的所谓的自然反应当中,那只会让你陷入的困局。


作者:姚老师空中读书会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a9c6b6e186e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Monday 14 May 2018

14-5-2018 马股第一天开市

做个记录。很好的学习
跌停的有GKENT,MYEG
涨停的有OPCOM。
波幅60点,从跌40点,到起20点